相關報道
  據瞭解,現在各大車企通用的二手車模式,是廠家制定具體的認證檢測標準,由經銷商完成認證檢測和銷售。由於檢測認證的權力掌握在經銷商手中,而提供質保的是廠家,一旦經銷商瞞報、謊報車況或者以次充好,最終需要廠家買單。在這個業務鏈上,廠家是唯一的風險承擔者。
  為了平衡風險,廠家一般會要求經銷商每輛認證二手車交納數千元的質保費用。“這是目前業內比較流行的做法”,廣汽豐田二手車部門相關人士解釋,“這筆錢實際上是屬於成本提前回收,廠家收集起來放在資金池中,為可能存在的風險作准備。”長安福特一家經銷商銷售經理也透露,廠家按照每輛認證二手車2500元的標準向店里收取質保費用,如果完成當年任務,廠家會返還部分給經銷商,“算下來,一輛車的質保費其實只有1000多元。”
  隨著認證二手車銷量上升,廠家需要承擔的風險會越來越大。有的品牌,當年收取的質保費根本支撐不了當年出現的賠付費用。更令廠家頭疼的是,問題已經暴露,但卻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,廠家往往只是在上一年基礎上,增加單車質保費用,但經銷商為了補上這部分增加的成本,可能會更加變本加厲地亂來,形成惡性循環。
  對此,國外的成功經驗是,引入第三方鑒定機構做鑒定認證,規避經銷商利益驅動下的道德風險,同時引入保險公司合作分擔風險。令人欣慰的是,國內已有兩家大型保險公司發現了這塊市場的潛力,不過業務開展前期,技術環節主要依靠第三方,而且這種產品暫時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“準生證”,產品銷售也授權給第三方,保險公司只負責接單和賠付。(許方華)
  許方華  (原標題:廠家風險大業務模式亟待改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t97xtfcz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